文 崔庆忠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离开了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自身的修养来谈中国画,都是舍本求末的弯路。因此,作为一个中国画家,首先应该明白,中国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必须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才能具有长久而鲜活的生命力。一个中国人,他的骨子和血液里流淌着五千多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基因,也不可能摆脱掉与生俱来的东方情结。上世纪中叶,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本土文化观受到了西方文化语境的不断挑战,曾经走上一条折衷的文化道路,但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今已渐趋明朗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景观组成,为此,我们要根植于民族深层土壤,努力复兴伟大的民族文化。就此而言,中国画艺术必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中,而中国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片丰厚艺术沃土,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不断蕴育和促生着精深博大的民族艺术。是的,当一个艺术家,着力将民间文化提升到更高的文化高度时,他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更高层的艺术创造。当一个中国画家,努力发掘和吸收传统民间文化的营养,力图把民间的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一种传达中国文化的载体符号来对待的时候,他的中国画创作就已经开始具备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意义。
画家陈光林的钟馗画,就是植根于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进一步挖掘,他凭着不懈的努力和深深的感悟,使钟馗这一古老的题材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异彩。他在吸取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吴道子的线条表现钟馗的阳刚之美,吸取了任伯年的设色给画面增添了明快、淡雅的氛围,吸取了高其佩的指墨表现钟馗的奔放、恣肆的性格。在他笔下的钟馗,已俨然不是民间意义上的钟馗,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符号了,这种符号所传达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之精神,中国画艺术之精神。
将钟馗形象符号化,作为中国画的探索有着很强的绘画意义和当代意义。这里,不仅仅是钟馗的形象所传达的正义、公平和勇敢的象征意味,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这一传统的人文意义而赋予它绘画的符号学意义。画家陈光林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在他的笔下,他不但注重钟馗形象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更注重钟馗形象作为绘画的符号学意义。不可置疑,钟馗的符号学意义离不开形象和故事本身所带来的隐喻和象征,但是隐喻或者象征在非国画形式上也许会被表达的更充分,因而在水墨国画中的笔墨绘画性就是其作为中国画探索和升华的一个重要问题,换一句话说,要完成钟馗画符号学的建设,必须完善钟馗形象的形式探索和指代。
当然,钟馗的形象和所负载的人文意义,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有着相当的积淀,已经远远超过了钟馗仅能够驱邪杀鬼这一民俗性的范畴,间或已经成为国人的心目中的正义理想之神了。纵观钟馗文化,它浓缩的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明百姓的丰富想象和祈盼幸福的情结,他以无私无畏,嫉恶如仇的品格,彰显着中华民族拒绝邪恶的传统美德。就此而言,钟馗绘画的现代性就成为一个很难的艺术课题,加强绘画性意义或许是钟馗绘画走向当代的一条重要道路,陈光林,正是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一位颇具才情的画家。他的钟馗画让灵璧民间绘画走进了高雅艺术殿堂。
由钟馗文化出发而在中国画中成就斐然,当然离不开画家过人的艺术才情,但是如果才情没有一定的环境滋养,也很难开出绚丽的花朵。画家陈光林画钟馗,而他本人就生长在钟馗画之乡安徽省灵璧县,这也就是他在钟馗绘画中取得不同于一般钟馗画所表达的意境和机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记载,钟馗是安徽灵璧县人氏,因于此,安徽灵璧形成了独特的钟馗文化。自唐代以后,灵璧历代都有绘制钟馗的传统,明清两代是灵璧钟馗画的鼎盛时期,灵璧县城画店林立,画商云集。灵璧钟馗画因秉承吴道子、高其佩的遗风,而蜚声画坛。陈光林自小就受到钟馗画乡的熏陶和感染而痴迷于钟馗画,并且一直保持着一个画家所特有的执着之心,苦苦思索如何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钟馗画。为此,他从美术学切入,并以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层次进行关照、研究,艺术地把握了钟馗的艺术神韵,在钟馗画走向现代的道路上卓有所成。
由于对钟馗文化的长期潜心研究和受家乡钟馗文化的侵淫,陈光林的钟馗画,凸显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来自灵璧的正直、灵气和素朴之美。在他的笔下,钟馗形象气势恢弘,正气凛然,造型粗犷而儒雅,表情威严又温柔,性格刚暴又慈祥,氛围平朴而神秘。多年来,凭借其深厚的美学修养,坚实的技法功底,独特的审美模式,他的每幅作品都体现出威武雄壮,仁厚可敬的阳刚之美,又充盈着哲学图腾和神秘内涵。观其画作,总让人感觉到一种近似于钟馗杀鬼斩妖式的霸气,这种霸气使得作品有了雄浑的气势和深厚的底蕴。究其原因,这种风格和面貌的形成,其基础在于他受民间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中国光芒四射的人文思想的影响,在早些年,陈光林广泛的搜集民间钟馗画的各种资料,深入研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关传记和历代钟馗画,加之他博览群书,特别是一些原典著作,更是爱不释手,正是先贤智慧积淀于心底,才使得画家有了更多的沉静与思考。“万物静思皆自得”,陈光林由此出发,以一个中国文人那种以天下为已任的道德精神的参与和冲动,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睿智和横溢才华,苦苦追思与寻觅,终于从传统与现代,传说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接缝与焊接点中,扑捉到了创作契机,并以合于时代的精神,融民间,传统与历代文人画之精华,以稳健的用笔,将他笔下的钟馗打造成了一个充实而又丰满的独特形象符号,气势雄伟,奔放豪壮,力度强悍,并且充满着强烈的文人风范,显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艺术史告诉我们,守成的人多,而创造的人少,创造需要见解、胆识和悟性。艺术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创新。陈光林不满足于当前人把钟馗画的面貌丑陋,阴冷狰狞,恐怖而可怕。钟馗是一个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正义之神,就应该把他画的很威美,一身浩气,画的可敬可亲才行。因此,陈光林的钟馗画,隐去了一般意义上的画法,在他的作品中,钟馗的形象保留了灵璧钟馗画眼睛的几何形状,但将圆目改为符合透视规律的半圆形,须发处理保留一个密字,变呆板的一根根画法,为破笔侧峰,虚实顺逆,于经意不经意间去营造。在背景处理上,不加任何衬托,但有意夸张钟馗的体态,使整个人物形象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之感。这种高度概括,省去枝节,充分利用大片空白的布局强化了钟馗的相貌和整体动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效果。在他的笔下,塑造出了一批飘逸洒脱,文雅豪迈,刚正不阿的现代钟馗形象。
正是因为陈光林钟馗画的这种创新,使得其画有了更多的现代气息,站在一幅幅正气凛然的钟馗画面前,恰似一面镜子一样,能使为非作歹者受到震撼,使贪官污吏深感恐惧,给百姓以安抚和佑护,让清廉之官引以自豪和荣耀。透过画面的背后,我们感到的是一种纯净儒雅的朴实美和堂堂正正的民族文化气象。也许正是源于此,陈光林的钟馗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受到了中央、省、地、县领导和艺术界前辈关注,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海内外收藏家誉为“当代馗王”。
酝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钟馗文化,如今在陈光林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宏我中华之国宝,宏我民族之文化,陈光林的钟馗画是当今中国画艺术殿堂的一道亮丽景观,一首坦坦荡荡、公正无私、浩气长存的正气歌。
(本文作者崔庆忠,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