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网首页
 
 陈光林
 http://www.Chinaartnews.cn/Artis_show.php?id=129
  加入收藏  
 
丹青扬正气·妙笔颂古今 ——话说陈光林
日期: 2009-09-24  浏览: 2397

                                   文    郭因

    一米八八的个子,很魁梧。一副朴质的脸孔,很诚实。一头披肩长发,很现代。一心画的是钟馗,很古典。

陈光林岂能不使人过目难忘。

安徽省美学学会在八十年代,与安徽省教育学院联手办了一次以中学教师为主要对象的美育讲习班,我在那里讲了一次“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陈光林是听众之一。  

一别十多年,他的钟馗画,居然有了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影响,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也在我意料之中。唐朝吴道子开始画钟馗,接着是“天下传写”,但“渐失其真”。而只有钟馗的故乡——安徽省灵璧所画“不脱其原格”。在灵璧,自唐以来,不少人画钟馗,户户张贴钟馗画像,是传统,是风尚。明、清两代更是画店林立,画商云集,一年可售数万幅。1915年,马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灵璧钟馗画荣获得金奖。从此,更加蜚声世界。

生长于灵璧的陈光林,从小就泡在灵璧无数的民间钟馗画当中,他痴迷于这些钟馗画,熟悉了这些喷发着泥土芳香的土画法。长大了,就读于大学艺术系,他又弄会了飘洋过海而来的洋技巧。他寻思,自己该怎样踏在中外巨人的肩上去攀登艺术的高峰,首先是该如何画出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钟馗画。

他不满于前人的把钟馗画得狰狞,画得可怕。他想,钟馗是一个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正义之神,应该把他画得美、画得一身浩气、画得可敬可亲。

他深入研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关传记和历代钟馗画,他从传统与现代、传说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接缝处与焊接点,捕捉创作的契机。他以自己的艺术功底和心灵感悟,去创作既是历史上的、传说中的、更是他心灵中的钟馗。他略去背景,只致力于刻画钟馗这个人物形象的各种体态与表情,他吸收了吴道子与任伯年等名家的笔墨技巧,但表现在画面上的还是他陈光林自己的笔墨技巧。构图虚实相生,用笔刚柔相济。用墨浓淡焦枯曲尽其妙。敷彩,有的画幅颇具民间钟馗画意味,有的则是单色率笔染刷,大部意到色不到,极富陈光林那豪爽雄迈的个性。他的作品总有一种雄浑的气势,总有一种使人见而兴奋的力量。在他笔下,钟馗更鲜活了,更可爱了,更可敬了,更象一个除暴安良的正义之神了。

十多年来,他的钟馗画曾在海内外多次展览,曾被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他甚至已被称为“当代馗王”。他的一幅画曾以15元人民币被拍卖成交。这一切,实在并非偶然。

其实,他的山水、人物、花鸟、佛像也都画得相当好。我十分喜欢他的观音画像。他不画观音菩萨的全身,而只画一个头像,头像下面画一只或一双观音的手,但观音的慈悲之怀、静穆之气,仍充盈于画幅。作品极富装饰味,却仍能使人对此观音肃然起敬。

陈光林成功了,而他还很年轻,才44岁。

他是十分清醒的,面对成功,他努力寻求自己的不足;面对荣誉,他深感压力的沉重。他更加执着地沉在布满奇珍异宝但却风波险恶、祸福难测的艺术海洋里,时而潜游,时而踏着海底的岩石与泥砂前行,他想把这艺术之海的底蕴探究明白,然后捧着他苦苦觅得的最耀眼的珍珠,浮上水面,返回海岸,以一腔心血把这珍珠琢磨成陈光林之珠。

辛苦不寻常,当会有不寻常的收获。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郭因,系研究员、当代著名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