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率真写性灵——记刘健先生的书法
|
日期:
2012-03-22
浏览:
1995 |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书法作品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清代书法家刘熙载说的更明白,“笔性墨性,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见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谓“理性情”,就是能正确把握和认识性情在书法中的表达,而性情之表达又关键在于书法家性灵之雅正高洁或率真坦荡,它完全由书法家真性情和心灵所致,反映的也完全是书法家之神采气质,否则只能称其谓写字而已。我之所以从书法中的“性灵”来说起,是因为每每在欣赏刘健先生书法时,常常是不自觉被他书法作品中那独特的性灵表现所感染,接触愈多,这种感觉也就愈深,愈强烈。 或许是自己的偏好或多年来养成的一种审美判断习惯,对书法家作品进行鉴赏时我更喜欢那些无法而法,变化有源的作品。循规蹈矩对于传承来说绝对是必要的,但在遵古法、承传统的前提下,创新意和古为今用往往只是变为一种良好愿望或口号。观察历代书法发展的规律就不难发现,一切的创新和发展都与书法家敢于张扬时代精神、书写自我真性灵密不可分,因此我始终认为书法中性灵的表现是书法艺术最本质的特征。 性灵是指人的性情、心灵,同时性灵又与人的心性、意欲、情趣息息相通,它是人的本质、情致、风采、气质等精神因素的综合反映。性灵既有其天性的一面,即人生来具有的天赋、禀性,同时又有后天教化、陶养、修炼的一面。刘健先生现任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活跃在岛城书坛上的青年书法家。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书法热兴起时始,便投身于书法学习、创作的行列之中。依靠他的聪睿善学,从学习理工专业的学者身份逐渐在书法艺术界站稳脚跟。从这个跨越中显现出刘健极佳的书法天赋,在他的艺术道路的选择上又体现出他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探索的学习精神。 应当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书法界,在近三十年中,始终处于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阶段,也是当代人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发生极大变化的阶段。对初入书坛的学者来说面临着多种选择,这对于每一个书法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刘健先生令人佩服之处是他从一开始学习书法,就十分关注书法艺术形成的当代生存状态,在学习和创作中密切关注时代风尚的改变。因此,他没有把全部精力和兴趣停留在对经典技巧技法的操作把握中,而是在自我创造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广采博取中比较、思考、体验和吸收,在不断的读书、挥写中将个人的感悟与情感升华为一种精神状态,融会于书法艺术之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学习钟繇、二王、怀素、孙过庭及宋四大家,他又接受了诸多墓志等民间书法元素,同时他也没有忽视从当代名家和当代书法中吸取营养,形成了既博采众长又独立思考,既尊重传统又法自我立的学习特色。他自己曾这样总结:“在我的作品中传统的成分是对古人线条律动的理解,而现代的新鲜东西是对当代整体文化氛围浸淫下表现出来有趣有味的东西。”刘健先生所说有“趣”有“味”的东西,既是他书法艺术的特色之所在,同时也是优势之所有。他的书法既蕴藏着传统帖学精神中用笔的形、势、理、趣。同时又显露出几分似乎是漫不经心的萧散与洒脱。看他写字,没有剑拔弩张的紧迫感,而是意随笔成、轻松自如,他是在萧散随意的心境下自由的抒写性灵,率真而飘逸,一派天机。大概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不追求大起大落的跌宕,也不故作虚实的对比,而是处处表现出舒放率意,毫无做作雕饰,他那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和兴之所至的情怀,正真实地反映出刘健先生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态度。 如果谈到艺术作品“趣”的话,我认为这其中还有“大趣”和“小趣”之分。所谓“小趣”,无非是利用用笔、用墨或行章上的一些雕饰变化,较甚者便是故弄玄虚,彰人眼目,看似怪怪奇奇颇异于他人,实则是挤眉弄眼或搔首弄姿,毫无含蓄和内涵之美。而“大趣”则是在情感倾吐之际,天宽地阔,豪气顿生,挥毫泼墨,得心应手,极笔下之字、之形。绝无刻意为之之迹,忘意工拙,心无挂碍,大有一种“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清石涛语)的豪气。这时艺术家的心态和情绪是激动而不是躁动,是振奋愉悦而不是郁愤哀悲,性灵之所致,自然于古法中化解出今意、大趣味。对于一位当代书法家,我认为不仅要重视自身在从书的历程中研习和传承了哪些,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在进入创作、提升阶段后在学理层面上的意识觉醒程度。我认为刘健先生这些年的把握,尤其他在创作实践上将个人的学养、性灵主动地与当代艺术精神相结合,个人的天分和功夫也取得完美结合,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推向更高的层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的书法艺术如果用当下的一句广告语来形容,那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健先生作为一名高等学府的教授,其文化素养不言而喻,在书法创作中他获得的一系列奖项和主编的书法教程类专著,亦展现出他创作、研究中取得的骄人成就。在他撰写的一篇文稿中,他用“选择了书法,选择了挑战”作为题目,从中可以反映出他对未来艺术探索之路的定位,为了更好、更高,要挑战传统,挑战自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艺术家敢于面对未来的胆魄与远识。书法艺术给他人带来的是愉悦与审美享受,对于艺术的创造者来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参悟生命的过程。一艺之成,良工苦心,寒灯夜雨,汲汲穷年。在寂寞中体道,在孤独中证悟,其中之苦、之艰、之难,只有亲历者自知,我想,这大概是刘健先生所言“选择了挑战”的又一层含义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