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访谈 > 详细信息  
洪潮:国画捍卫者
【日期: 2009-05-30 05:13:27 】  【来源: 】【关 闭】

     在后现代、波普艺术的强大 冲击下,传统国画颇有些气短;而拍卖场上一些内地油画 家动辄千万元级的成交价更是让人感叹国画价值的低廉。

    “国画是与民族气质、 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的,得到世界完全认可还需要时间,理解国画的价值要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行,而这一点目前还很难。”宣纸、毛笔、墨香、还有墙上未完 成的作品,洪潮的画室内,话题不觉围绕中西绘画的价值展开了。来源:www.artxun.com

     洪潮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东方山河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会员,还是日本亚冈 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画法上师从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专注水墨山水的创作。经常在海外办画展和 游历的经历,让洪潮对国画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清醒深刻的认识。

       根基必须是传统的     水墨山水是国画独有的创作形式,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技法和理念都相当成熟,要创新非常困难。但艺术创作对创 新是有内在要求的,否则就难免“衰落”。

     说到这个话题,洪潮的看法是,“一定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 能纯用西方的概念和技法造些怪、丑的东西。”“国画的欣赏和创作都依赖于传统文化修养的积淀,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继承到一定程度才能谈得上创新,要达到 新的境界更需要如此。单纯讲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往往是偶然的发现和体悟。

     国画大师黄宾虹“ 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顿悟画理的故事是绘画界津津乐道 的。洪潮也有类似的体验,国画的皴法已经非常成熟,有上百种之多,但经过长时间的摹习和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洪潮创造出一种新的皴法“蝌蚪皴”。
    “有一次我在黄山写生,突然间电闪雷鸣,白色的光照在山的断层上,我发现山的肌理非常自然,像一个个小蝌蚪一样,不同地排列着 ,就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画面显得更具有韵律,经过整理后,就有意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有很好的效果。”洪潮说,这个小小的创造只能算是意外的恩赐,国画家现 在最需要做的是继承,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国画才能提高,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画国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浮躁是大忌。”

    洪潮生于安徽书画之家,从小跟随父亲洪士烈学习中国画,后又拜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安 治、黄润华、姚治华门下,并考取了当代国画大师贾又福的研究生。在学画过程中,洪潮的山水画主要沿着龚贤 、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传承下来,尤其是积墨法的使用成为他的强项,洪潮的积墨法综合传承了诸家的特点,他的山水画以层层积染的墨色为主, 渲染出浑厚苍润的意境。他虽然是贾又福的弟子,但能够自觉地“师其心而不师其迹”,在构图和笔墨特别是画面黑白、虚实、疏密的处理上,尽量与老师拉开距离。

   虽是强调继承和传统,西方绘画还是给现代国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特别是学院派的一些国画家有意识地把一些西方绘画的透视关系、用光、技法揉入 创作中,形成新的风格。“贾又福老师的绘画风格中就有西方绘画的理念和技法,比如色彩对比,光线的运用,但总体感觉和把握上还是基于中国哲学的,比如白即是黑就是道家 的理念。”洪潮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也会借鉴和使用西方的东西,但根基必须是传统的。

来 源:www.artxun.com  与商业保持距离    普通人的印象中,西方绘画重重现和写实,强调素描、人体等基 本功,而中国绘画重“意”,更空灵,很多时候与书法和诗歌直接相通。

      在洪潮看来,其实中西方绘画最终 都是重“意”的,包括从西方绘画的发展轨迹看,梵高之后,毕加索,印象派,野兽派,包括后现代主义的绘画,这种趋势越来越明 显。中国画从根上就是强调意境,这也是古人经过摸索,经过中国文化的陶冶形成的,应该说在对“意”的表现上,国画有更长时间的积淀和更深厚 的体系可以依赖,这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优势。

     “西方的画家独立性更强 ,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风格,而且各个艺术流派之间往往是断裂的,在实际的交流中,不少西方的画家其实非常羡慕中国画家,因为中国画自成体系 ,有根可寻,当然这一方面也提高了国画家创新的难度。”但洪潮说,艺术是岁月和阅历的积累,曲折和磨难是创新必然的历程,太容易做出的创新往往是没有根基 和生命力的,在艺术史上也不会得到认可。

来源:www.artxun.com 对于近几年拍卖市场对国内油画的疯狂,洪潮不愿意过多评述,他说,油画说到底还是欧洲人发明的东西,根儿不在你这儿,某些被高价收购的画儿 ,很多时候并不是买家认可这些绘画的技法和水准,而是对其传递的文化信息甚至是政治信息感兴趣。

   国画才是中国绘 画真正的代表,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国画的地位也逐渐被国外艺术界所认可,但接受程度还是大大低于油画。“这需要一个过程。 国画形成成熟的体系都用了几百年,真正读懂一幅中国国画对国人来讲都需要很高的修养,况且是外国人、外国的艺术家?”对 国画的现状,洪潮认为也是现实使然。

      “西方的美术观点强调的不是技法,而是表现一种思想和对人 、事物的态度。在艺术市场上,油画像美元一样,是一个流通象征。这表明,西方对于国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洪潮在圈里以低调著称,“我们到 底要做一个艺术家还是生产商,如果要做艺术,必须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杂念,进行创作。但在经济社会的大浪中,艺术界早已商业化,这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

来源:www.artxun.com虽然不及油画那么热,但 国画收藏也逐渐升温,海外也有专门的拍卖机构运作中国画的销售,作为一名“靠画画儿糊口”的画家,洪潮却一再提醒,收藏国画一 定要谨慎。“衡量图画的艺术价值,更多的应该从学术上出发,不要仅以画家的个人名气和官职高低为标准来收藏,这是一个误区。”洪潮说,企业家和书画爱好者 收藏他的画较多,这些人大多通过经纪人进行约画。有些人就把我请到他的家乡,画出他们的思乡之情。“因为我也喜欢画我的家乡,所以这种创作心情还是非常愉悦的。”洪潮 说,但对于那些“囤画儿”的人,他是非常排斥的,“那是泯灭艺术的纯商业投机行为,对艺术更多的是伤害。”

  今年的全国美展恰逢 建国60周年,规模空前,洪潮也正忙着创作,“我还是要创作山水画,我打算将家乡皖南作为载体,体现出建国六十周年的变化。”为了这次创作,洪潮已经去了三次皖南,反复 打稿,细细构思,尚不敢轻易落笔。

上篇:画家潘公凯:静水深流——我就是这样生存    下篇:吴玉亮—创造美好意境 感受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