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河南滑县出土宋代古船酷似《清明上河图》中船只
【日期: 2012-03-04 07:36:13 】  【来源: 新华网 】【关 闭】
    新华网郑州3月3日电(记者 桂娟)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说,刚刚当选2011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的滑县宋代古船,与北宋时期的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上的船只极为相似,年代早于著名的“南海一号”。

  他表示,这不仅为研究北宋时期的漕运史、河运史及造船工艺研究等提供了新标本,也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提供了新资料。

  “经过考证发现,两艘船与《清明上河图》中刚刚穿越虹桥的那艘船几乎一模一样,从船体木料加工工艺看,这两艘船在制作中使用了‘框架锯’,而‘框架锯’最早出现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孔德铭说。

  两艘北宋古船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新区寺庄村东北,但保存状况不甚理想,从中出土器物包括破损的瓷器、陶器以及少量的生活物品如席纹、簸箩、编织物等。1号古船全长25.5米,船型较完整,构件多遗失;2号古船残缺,船体残长23.6米,各种构件基本完整。

  “这是两艘因黄河改道而被人为遗弃的黄河货船。”孔德铭说,“古船时代早、体量大、保存相对完整,是内陆地区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宋代古船标本,为研究黄河古文化、黄河的地质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反映出当时内陆水运交通的发达和内陆造船技术的先进,是黄河水运繁荣的实物见证。”

  孔德铭表示,两艘古船虽然比“南海一号”(长30.4米、最宽9.8米)小,但两艘内陆出土的古船,与造船技术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两艘古沉船相比,其规模毫不逊色,且其年代比“南海一号”(南宋)、“南海二号”(明代)早。

上篇:国内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北宋绘画重现光彩    下篇:90年代日本绘画展广州开幕 试图开辟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