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详细信息  
诗意画家吴士娟
【日期: 2012-04-15 07:56:36 】  【来源: 】【关 闭】

夏荫红果(55cm×125cm)

粉淡香清自一家(80cm×80cm)

坐到静时香有声(100cm×120cm)

秋洁图(100cm×120cm)

闲来忽忆君(100cm×120cm)

  吴士娟绘画作品无论花鸟还是人物,都以“意境”求“画境”,由“画境”求“诗境”,笔墨之间散发出浓郁的诗的意境和诗的情趣。

  形成诗意化的绘画风格,是吴士娟在近40年的翰墨生涯中,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文化的悉心研习与吸收,潜移默化,从而将绘画与诗词的形式美、意境美在笔墨的挥洒中相济相生、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诗化的立意、诗化的技巧和诗化的气韵。

  吴士娟出生在一个美术教育世家,自幼习画诵诗,饱受翰墨书卷之熏染。家乡开封文化积淀厚重,所拜之师多为丹青高手和诗书饱学之士。吴士娟绘画的诗意化风格,突出体现在诗意化的立意和命题,诗意化的构图和布局,以及诗意化的笔墨技巧等方面。

  吴士娟绘画的立意和命题,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感相融合,从而激活了许多传统绘画题材。她笔下的仕女,不再是哀伤或幽怨,而是表现中国女性娴静、柔美、高洁的气质,这对时下那些浮躁、轻薄、贪欲等流俗无疑是一种针砭。她的《秋洁图》,画面上那稀疏坚挺的秋菊和倚石举目远眺的少妇,使人油然联想到“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作品《坐到静时香有声》,耐人寻味的立意,简洁洗练的用笔,烛光下,书案前,一女子展卷托腮凝思,花架上疏梅横斜,加上“书从读后纸无字,坐到静时香有声”的题款,读画品题,余味悠长。

  诗意化的构图布局,使士娟的绘画无论宏幅巨制还是咫尺小品都具有“无声诗”般的感染力。主与次、疏与密、轻与重的安排匠心独具,尤其是在背景的处理上借鉴西方绘画的明暗、透视技巧,以营造诗化的意境。她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六尺整宣的竖幅布局上,将画面的一大半和右上角安排为荷塘,其余部分留白,一窈窕女子执团扇亭亭玉立,荷塘处墨彩淋漓,留白处烟雾氤氲。“十里风荷,洛妃凌波”的诗意溢出画面。

  诗意化的笔墨技巧是中国文人画的宝贵传承,在吴士娟的作品中得到了得心应手的继承和发挥。中国画是笔墨艺术,她认为笔与墨之间,水,至关重要。水乃上善之物,有了水与笔墨的巧妙结合,画面上就会气象万千,变幻无穷。士娟很讲究线条勾勒和色墨晕染的抒情性,刚健中不失柔韧,浑厚里蕴含淡雅。有人观摩士娟作画,说她是“诗意的挥洒并挥洒着诗意”。《香梦沉酣》是描绘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的传统题材,但在士娟笔下从构图到笔墨运用都别开生面。她用泼墨渲染出“芍药红、绿藻浓”的背景,用浓淡兼施的中锋勾勒出人物,最绝妙的是那流畅的衣纹,真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幅画里花醉、人醉,连衣纹都带有醉态,线条的流动和水墨的浸润,将诗意化的主题表现得酣畅淋漓。

  气定神闲的吴士娟能够博采古今众家之长,化为己用。她的画既能显现古人之笔情墨意,又散发着今人之审美取向;在画风上“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品读她的画作,将使人由画境渐入诗境,禁不住轻哦低吟,陶醉于幽幽的“诗情画意”之中。    □魏振中

  个人档案

  吴士娟,1963年生,开封市人,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河南省花鸟画艺委会理事,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美协副主席,开封市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开封书画院专职画师

上篇:许钦松——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下篇:水墨画能不能中西合璧?专家称艺术“变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