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4月23日电(记者 闫平)从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天津《世纪钟》、北京世界公园白石山景区主雕,到为亚特兰大制作的《龙塔》、佛罗里达州的《千手观音》等百余座大型艺术雕塑,十年来,张立旗和他领导的大连大青文化产业集团,带着他们独特的青铜雕塑艺术从大连走向国内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锐意创新,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创意产业之路。
建立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说起青铜,人们的思绪自然会回到远古的商周,那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很多青铜制品,用来祭礼和生产之用。30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尘掩不住青铜的光芒,它们以雕塑等艺术形式依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的大连市民,每天都会不经意地与青铜文化亲密接触:街道旁、广场上、公园里,随处可见青铜造型,青铜文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美轮美奂的青铜雕塑大多都出自大青文化产业集团。
大青文化产业集团的前身为大青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原是大连开发区最早的一家中日合资企业。2002年,大青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被张立旗收购,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发展成为品种配套齐全、门类广泛、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金属艺术品生产基地,具备了从创意、策划、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运输一条龙的生产能力。
记者日前在这家企业采访时看到,偌大的厂房里堆满了青铜雕塑的成品或半成品,技工们有的用黄泥在制作泥稿、样模,有的在用石膏或玻璃纤维翻模,还有的在进行铸造、焊接、打磨……
张立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以艺术铜和工艺铜为主的两条生产线订单应接不暇,去年产值达3亿多元,被行业内公认为“青铜艺术铸造业的旗舰”。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九成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与其他青铜铸造企业不同,大连大青文化产业集团不仅仅是青铜艺术品的加工厂,而且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张立旗自豪地说:“我们企业绝大部分的作品是自己设计并完成制作的,90%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他不仅亲自参与策划、设计,对各个工序进行监督管理,而且从鲁迅美术学院等聘请了一批高素质的雕塑人才。目前,员工已达500多人。
在所有大青文化产业集团创作的作品中,当属《泰宁赋》最具代表性。福建泰宁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丹霞地貌别具特色,可由于交通不便,地处偏远,又是革命老区,经济滞后是制约发展的第一大难题,直到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打造泰宁的旅游品牌。张立旗凭借多年承接艺术工程的实践能力和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工程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泰宁县政府的信任。
经过反复考察与思索,张立旗提出了以“千年古城--泰宁赋”为主题的设计方案,共设计了19组人物雕塑和1组风水轮雕塑,涵盖了全部对泰宁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地质文化和历史文化作为中心,用雕塑形式为金线,《泰宁赋》穿起了泰宁的文化珠玑,凝固和再现了泰宁两千年的古城人文盛世和历史文化脉络。
“千载灵秀动,紫气染丹霞,百代闳篇生,瑞光照归化……”如今在泰宁,不少当地人对张立旗为千年古城大型主题雕塑所做的《泰宁赋》耳熟能详。张立旗说:“真正的艺术是不可复制的,而不可复制的艺术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文化内涵带来新的艺术生命
多年来,大连大青文化产业集团致力于对青铜铸造艺术的研究,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将古老的青铜冶铸技术融合现代工艺方法,并站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地把握当代艺术门类发展的脉搏,从社会影响力、文化涵盖力以及对环境的作用诸方面探索让青铜雕塑复兴的文化产业之路,铸造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而每一件艺术品又因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充满了生命力。
在大连开发区一处海湾叫南坨子,张立旗精心设计了长达千米的组雕《海洋颂》,巧妙地利用海岸的陡坡、悬崖,以山岩为主题创作岩雕、浮雕,将护坡做成艺术品,把自然与艺术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令长长的海岸线变成了一条艺术的长廊,艺术与环境更加协调,创造出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
在黑龙江嘉荫,张立旗大胆采用具象艺术夸张的设计理念,艺术地创造了恐龙化石在山冈上出土的场景--长120米的霸王龙骨架趴在小山岗上,其中头部的一部分埋在地下,中间高高的骨架隆起,人在恐龙骨架下走,仿佛置身一个大厅;霸王龙骨架的四周,是24位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的青铜雕塑,人人神情专注,栩栩如生。
“在天津,我们将为这座城市建造一组历史文化青铜群雕,摆放后绵延2公里,用青铜艺术表现了天津的古老历史和改革开放事业。”张立旗告诉记者。
他说,除此之外,他们目前正在创作的还有华北油田的矿山公园、黑龙江鸡西的黑土地文化公园、大连金石滩神秘东方艺术创意园区等五大项目。在他的手中,古老的青铜艺术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正在相互融合,正在绽放出绚丽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