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岭南艺术家作品价格低迷?
【日期: 2014-06-24 01:50:12 】  【来源: 南方日报 】【关 闭】
    今年春拍即将接近尾声,记者发现,相比上一拍季,大多数国画艺术家作品成交数量和成交价格均有所回落,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推出的信心指数调查结果也显示比上一季度大跌了34%,这对去年刚刚回暖的市场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
    来自岭南的艺术家作品行情尤为值得关注。受区域市场发展成熟程度、艺术机构推广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岭南艺术作品行情普遍比京津塘和长三角等地区低落。即使是一些在学术上已经获得普遍认同的大师级的艺术家作品,在价格上亦相差一大截。
    市场
    岭南艺术家作品价格低迷
    如果只是看今年发布的2014雅昌-胡润艺术榜,来自岭南画坛的7位持续在榜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去年拍卖市场上的成交额平均增长了41.6%,而排名则平均上升了13.7位。就个人而言,在世岭南艺术家作品2013年在市场上的确是量价齐升的。
    然而,如果把这些艺术家放进整个内地艺术品市场来看,尤其是跟京津塘等强势区域比较后,结果却让人皱起了眉头。尽管中国嘉德、中国保利等拍卖豪门以及华艺国际等本土劲旅近年来不遗余力策划各种岭南专场予以推介,但是,岭南艺术家作品在全国拍卖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始终非常小。以画派来进行归类的话,根据历年统计,岭南画派的市场份额一直不足京津画派和浙江画派的1/10。
    从实际成交价格来看,岭南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同样明显。在现当代画家里边,除了关山月和赖少其(赖少其是新安画派代表人物,后来回到岭南,姑且以岭南画家论)的作品相对较高外,其他成名大家均比较低迷。根据雅昌艺术监测市场中心统计,关山月在今年春拍的平均价格为18.4万元/平方尺,比2010年的价格翻了一番,而赖少其今春的拍卖均价亦达到了15万元/平方尺,比2010年大增了近2倍。
    不过,与关山月同为第二代岭南画派代表人物的黎雄才、杨善深和赵少昂,价格则真算不上高。去年,黎雄才1984年所作的《长青不老松》虽然以896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岭南艺术家个人作品成交纪录,但是,从今年春拍的成交结果来看,其作品均价仅为8万元/平方尺。2010年,黎雄才作品拍卖均价已经达到7万元/平方尺,这说明5年来变化并不大。同样是今年春拍的数据,赵少昂作品均价为6.7万元/平方尺,杨善深为10万元/平方尺。
    以上均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现代画家,他们的作品均价,即使与其他地区在世的当代艺术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以今年春拍数据作为参考,范曾的均价为17万元/平方尺,刘大为的20万元/平方尺,刘文西的12万元/平方尺,而崔如琢的作品则达到了57.6万元/平方尺。而另一位已经去世的当代画家吴冠中,其作品单价今春更被炒到了205万元/平方尺(2011年甚至达到419万元/平方尺)。
    至于在世的岭南艺术家,除杨之光、林墉、周彦生和许钦松等少数几人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突破或曾经突破过10万元/平方尺的价格外,其他一概在10万元/平方尺以下。
    根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3年全国十大艺术家(以拍卖成交总额为依据)里边,无一来自岭南。而拍卖价格排在前100名的艺术品里边,仅黎雄才的一件作品以8960万元的成交价格位列其中。
    分析
    资本介入少 价值被低估
    在艺术评论家刘释之看来,岭南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长期都比较低迷。近年来,刘释之多次代表一些机构在拍卖会上鉴赏,在他看来,岭南画坛许多大师级的艺术家作品实际还处于价值洼地,尤其是像赖少其先生这样的上世纪罕见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价值仍属于被市场严重低估。
    从规模和价格来看,岭南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从市场的活跃度来比较,岭南艺术家的作品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地区的大师。譬如关山月的作品,近年来在内地市场上拍总量一直维持在80-140件,黎雄才的作品则稳定在150-200件,都属于作品流通量非常大的艺术家。赖少其的作品本身数量不多,但上拍量也在30-50件。
    与此相对应的是,吴冠中的作品价格虽然已经被市场炒到天价,是其同时代、地位相近的艺术家的10多倍,但从作品的上拍量来看,每年仅10来件,不知是作品民间存有量本身极少,还是藏家有意抓在手里不放。而另一位作品在今年春拍均价达到57.6万元/平方尺的画家崔如琢,其作品上拍量仅为7件。
    在艺术品鉴藏专家胡红拴看来,关山月、赖少其、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艺术家,其学术地位和作品影响力已经得到业界普遍认可,但是,与同时代或者其他在世艺术家相比,其作品价格比较低,这一方面说明其作品价值仍被市场低估,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被资本介入的程度没那么深。市场活跃度比较高,说明他们的作品藏家相对比较分散,没有集中在少数几个藏家手里。
    当前在内地的艺术品市场上,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品,已经普遍被民间看成一种让财富有效增值、保值的投资工具。大藏家郭庆祥此前便指出,内地90%以上的藏家购买艺术品都是出于投资目的。
    “影响岭南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刘释之对记者表示,“岭南艺术市场虽然起步早,但是后期的发展成熟程度远远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而拢聚的藏家群体和艺术机构也肯定会有差距。即使同样一件作品,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交易,所能达到的价格往往是要比不成熟的市场高的。哪怕岭南这边有购买力的藏家也很多,但从鉴赏能力、收藏习惯等方面来看,岭南和其他地区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
    艺术家本身对市场的认识和自我推广程度也有关系。胡红拴就认为,岭南艺术家大多数比较低调,不愿意跟市场机构打交道,对于有商业目的的炒作更是持排斥心理。
    “此外,创作本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则对记者表示,就国画而言,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里边,当代岭南艺术家至今未拿过一次金奖。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外地市场对岭南画坛的评价。
    近期,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公布的当代中国画100家指数,比上一拍季上涨了3%,但岭南画派30指数却比上一拍卖季骤降了16%。(记者 冯善书)
上篇:薛继业水墨作品个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    下篇:首届厦门国际艺术品投资博览会即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