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专家表示艺术教育不应把学生变成艺术符号的“复读机”
【日期: 2015-08-07 02:34:54 】  【来源: 新华网 】【关 闭】

    新华网北京8月5日专电(记者 杜宇)知名儿童舞剧导演、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形象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大雪5日表示,艺术教育应摒弃功利化倾向,不应培养学生成为艺术符号的“复读机”。

    自2011年起,于大雪先后担任大型童话舞剧《天鹅湖》《少年与海》以及童话京剧《木偶奇遇记》的编剧和总导演;并担任童话舞剧《野斑马》的执行总导演。这些舞剧的演出者均为北京市在校小学生。

    通过亲身参与的这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于大雪表示,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传授艺术的规律和特征,仅仅是动作或旋律的再现,学生就会变成一个艺术符号的“复读机”。

    以舞蹈技巧为例,于大雪认为,当前应走出两个误区,一是文化错位,即东方风格舞蹈加西方舞蹈技巧,以及民间舞蹈加入戏曲舞蹈技巧;二是不论情绪是否到位,一律搬腿、下腰。

    他说:“技巧是舞蹈抒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渲染、展示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志,技巧要放置于恰当的舞蹈语境之中,根据舞种、情绪恰当地安排技巧,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针对社会存在的艺术考级热,于大雪表示,艺术的等级考试是各类社会艺术培训的评价体系,通过相应的级别,使大家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艺术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对于“考级”现象存在的争议,于大雪认为,主要是由于艺术师资水平目前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某些以盈利为主的机构,过于简单地把“级别”理解为技术完成的程度。

    他说:“据我调查,考级教材一般都把艺术的情感、艺术的表现力作为艺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贯彻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教研和第三方的监管。”

    于大雪表示,艺术考级未来的发展,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严格教师资格认证,包括学习周期、教材内涵、教学过程、评价结果等。

上篇:河北内丘成功烧制出仿古邢白瓷    下篇: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书法、美术、唐卡展览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