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安徽凤阳明皇陵石刻进行保护性修复
【日期: 2015-08-14 06:21:26 】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关 闭】

    本报讯 (驻安徽记者乔国良 通讯员马顺龙)近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明皇陵石刻迎来首次全方位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明皇陵初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现存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以及坟丘等,对研究明代陵园形制、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明皇陵石刻经过600多年日晒雨淋,风化较为严重。因此,凤阳县文化部门先后邀请了南京、西安等地多位知名文保专家现场指导石刻的实验性修复,通过对现场修复效果的评估论证,最终确定了保护性修复方案。

  据介绍,修复工作按照清洗—修复—防风化处理步骤进行,采用完全无损伤工艺技术,对石刻表面的黑色微生物“遗骸”用去离子水配合毛刷刷洗,对攀附在石刻上的地衣用高温蒸汽清洗,对水泥污染物用钢凿及竹签凿除,对薄层树脂老化物用手术刀剔除及钢凿凿除。通过修复,石刻表面的污染物、氧化物将被全面清除,局部破损处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上篇: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馆开馆    下篇:第八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