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王大同油画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日期: 2018-03-25 04:55:48 】  【来源: 新华网 】【关 闭】


       王大同作品《雨过天晴》。


3月21日,“王大同油画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四川美术学院已故教授、知名油画家——王大同几十年创作生涯中的近百幅油画作品。

其中,现场展出的《雨过天晴》(复制品)引起了众多观众的驻足。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表示,《雨过天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作品以典型的情境和万象复苏之气,曾激发了一代人萌动的心灵,在改革开放初期名噪一时。

王大同于1937年生于贵州省安龙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前身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后留校任教,2017年9月因病逝世。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955年《春来》获四川青年美展一等奖,1979年《雨过天晴》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9年《红苹果》获国际荣誉金奖,1981年《布衣乡场》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

提到王大同,就不能不提他最经典的代表作《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创作完成于1977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展览现场展出的是《雨过天晴》的复制品,原作已在1979年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画中身着白衣的年轻姑娘正倾斜着身体,擦拭玻璃窗上斑驳的雨水。透过玻璃,远处的湖光山色朦胧可见。

艺术家张奇开表示,王大同以清新灵动的色彩和笔触,展现了当时人们焕然一新的面貌,“王老师非常敏感,《雨过天晴》完成后不久,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那么,这件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呢?

王大同的妻子朱盛玉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幅画的灵感来自1962年王大同生病住院的经历。当时,王大同在渝中区中山医院住院,有一天早晨,他看见病房的窗台上蹲着一个白衣姑娘在擦玻璃,太阳在她的身上勾出一道发亮的边线。这一画面打动了王大同。

他在创作手记中写道:“我画《雨过天晴》,用愉快的光、愉快的色,让久经劳困的人们,饮一滴愉快清心的露。”

王大同是川美油画史上重量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创作成果斐然,在教学上也硕果累累,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庞茂琨等都是他的学生。

“王老师是我最尊重的先生。”庞茂琨说,他本科一年级开始就接受王大同的教诲。庞茂琨介绍,王大同在晚年之际身患脑梗,致使右臂无法动弹。“在这种情形下,他仍然克服困难,练习用左手画画,可见先生视画画为生命。”

朱盛玉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为了练习左手画画,王大同每天坚持用左手练习写毛笔字一个半小时,直到能够纯熟用笔,他才开始画画。

展览现场,也展出了王大同2015年之后用左手创作的10余幅作品。

上篇:首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明年开办    下篇: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祭出徐悲鸿艺术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