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详细信息  
守正创新:新时代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
【日期: 2025-03-01 11:55:40 】  【来源: 】【关 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美育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不仅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培育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理念更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守正创新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与德育的核心内涵及联系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审美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情感态度。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现代美育不仅限于传统艺术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文化修养,并最终促进人格的完善。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常常与“仁爱”“诚信”“礼义”等价值理念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德育的内涵逐步扩展,重点转向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美育与德育看似分别侧重于艺术修养与道德修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极为紧密。美育通过艺术和审美的熏陶,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德育则通过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规范,提升他们的人格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理解与感知美的内在动力。美育与德育两者的关系不仅是互补的,还是相互促进的。美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与创造力,而德育则强化学生的理性与社会责任感。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守正: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守正”指在教育实践中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而言,守正并非单纯的复古,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保持其精髓和核心价值,同时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礼义”等道德规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源泉。在美育方面,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京剧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审美方式可以通过美育课堂得以延续。例如,通过中国传统音乐、舞蹈、诗词等形式,将德育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创新:适应时代需求与教育变革

      “创新”是指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和社会需求,推动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新时代面对信息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教育亟须创新教育方式,而教育方式的创新成为推动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关键动力。

      新时代教育应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局限。教育者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美育与德育的教学更多地互动和融合。例如,利用数字化艺术平台开展弘扬正能量的网络艺术创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他们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责任担当。新时代的美育与德育融合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既让学生在艺术中找寻自己,又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美育与德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守正创新是美育与德育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创新现代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道德素养与艺术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德的塑造与精神的提升。通过美育与德育的融合,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最终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和谐。

      在实践层面,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首先,学校应强化课程设置上的整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将美育与德育内容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绘画、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来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体验社会责任感。其次,学校应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利用艺术的形式增强情感共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认同感。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要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艺术修养有机结合,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也能通过教师的艺术表达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学生应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成长为拥有美好心灵与高尚品格的现代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洪高系临沂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文琪系临沂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在读;本文系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研究”成果之一


上篇:本真·执着·智慧——羊晓君其人其书    下篇:淳古方整 真率天成——扬州博物馆藏金农《行书所见书画录册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