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棋》(漫画) 牛成选
古人通过描绘历史故事、圣贤形象来传递道德观念,如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明确绘画的社会教化价值。清代郑燮画竹石题“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体现对劳动疾苦的关注与文人风骨的教化。
诗歌通过意象展现时空,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突破时空,画家将两者互补,既能极大增强诗画的张力、丰富读者的审美体验,又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牛成选创作《诸子家训画集》正是延续这一传统,其每一幅画都凝结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成为滋养读者心灵的良方。
他的画作《吞了娘》,画了鸟的一家四口,3只在窝里嗷嗷待哺的小鸟和一只正觅食回巢的鸟妈妈,彼此间的期盼尽显。画上题诗:“日日为儿觅食,忙肥了小鸟瘦了娘,盼儿高高天上飞,且莫恋恋在窝旁。”此画以简约豪放的笔触叙事,生动展现了仁爱思想在现实生活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秉持仁爱之心,尊重并呵护生命,让社会氛围更加和谐友善。
《天下有道》亦是佳作。简静的书桌旁有一把座椅,桌上放着一叠学生课本、一盏台灯、一副眼镜、一支笔,并题诗道:“天下有道者,谁不忆恩师。”画家善于把实物与思想联系起来作画,作品是生活中真实的细节,又是人格品性的流露。读此画作时,读者能轻松领会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为师之道。
《下棋》也是牛成选的代表作之一,生动再现了老两口下棋的场景,题诗:“老两口儿下象棋,嘻嘻哈哈没规矩,输棋从来不服气,赢棋全靠不讲理。”此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富生活情趣,描绘老两口在嬉闹中回归朴素的生活状态。观者可借此画在纷繁中反思生活的本真,在朴素中品尝亲情的甘甜,体悟“物化忘我”的境界。
中国诗画双溪并流,孕育出独特的艺术语言。牛成选《诸子家训画集》如山林清泉,须循溪溯源才可解悟其中的精神密码。他遵循中国画“写意”“再现”的原则,将家训化为信息量丰富、可读性强的图像符号,以通俗语写出玄妙境。
牛成选的艺术实践贴近社会现实,以图文互动的形式让读者感知更广阔的社会维度,承载着伦理、道德、责任等认知,形成极具时代性的诗画作品。这突破了语言文字的局限,以水墨线条将“家训”转化为漫画视觉符号,实现道德训诫的视觉转换,既守护文化根脉和中国家风的诗性,同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