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访谈 > 详细信息  
立足传统直面当代:访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日期: 2009-06-27 05:06:12 】  【来源: 】【关 闭】
 

关山月美术馆外观

     《美术周刊》:从您1994年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筹建到2008年4月担任馆长,14年来关山月美术馆变化巨大。在您看来,经过1年多的重新修缮,即将于今年9月份与观众见面的关山月美术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湘波: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的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关山月美术馆在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空间和设施严重不足。这次改造,我们主要增加了公共服务、专业图书阅览室及20世纪中国美术文献库等设施,其他还有残疾人通道、残疾人卫生间、哺乳间,以及各种必要的休闲设施。改造后的关山月美术馆不仅更加方便各类人群,而且在环保节能、消防安全方面,也尽力按照国家最新的技术指标的规范全部重新安装设置。目前工程已到了冲刺阶段,力争在8月底完工,早日对广大市民开放。

     具体说来,我们努力探索强化各种配套设施,延长服务时间的可能性,比如增加一个开放的、专业的艺术图书阅览室以供市民免费阅览;引进一家高端艺术类专业书店,销售艺术品衍生品和专业书籍,包括本馆开发的特色纪念品;增设咖啡馆、茶馆类休闲场所等等。另外,星期一不再闭馆,平时的开馆时间也考虑适当延长。对关山月美术馆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开辟网上观看展览渠道。总之,要摸索如何引进专业队伍进行管理,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文化、休闲的要求。

     《美术周刊》:这几年来,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关山月美术馆在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您觉得哪些措施是最切实有效的?

     陈湘波:应该说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关山月美术馆早在2007年初就率先免费向市民开放。为了保证免费开放后的服务质量,我们改变原有的观念,加大了对场馆的日常管理力量以及对人力物力的投入。我们还建立了非常规范的美术馆文化义工队伍,这也是目前唯一被深圳义工联认可的文化义工团体,现有注册义工100多名,在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起了很大作用。

     当然,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馆内设施条件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后的新要求,比如缺少残疾人通道和观众电梯,缺乏相关的公共服务空间等等,所以我馆在去年8月份开始了全面的维修改造,相信装修完工后的关山月美术馆将会令大家耳目一新,提供更现代、更科学、更全面的服务。

     《美术周刊》:美术馆如何真正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陈湘波:美术馆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行为,我们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公众就热爱上美术馆。这些年我们注重展览的学术品质,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了解公众想看什么,让公众欣赏展品也懂得作品的美的价值。同时,在具体的展览中,我们会结合详细的作品背景说明、专业人员与义工的讲解等方式拉近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此次重新开馆之后,我们还会在指定区域设立展台放上观众意见本,给公众表达意见的机会。

     这些年我们还走出美术馆,强化公共服务。比如,作为本馆品牌的公益性学术讲座“四方沙龙”活动,已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学术活动。每年都确定一个年度主题,今年的主题是“设计·城市·生活”,为此,我们邀请了不少设计界的专家学者来讲座,并将出版相关文集;我馆每年都会策划10多次展览、讲座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其中“第二课堂”通过几年的努力已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这些措施对美术馆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术周刊》:关山月美术馆每年自主策划的展览和外展比例是多少?重张后有什么新计划?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是由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以及馆藏特色决定的,重新开放的关山月美术馆将继续以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示、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和展示为主要学术方向,努力打造具有我馆特色的关山月艺术研究和展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着力在建设“设计之都”的框架下,打造具有深圳城市文化品格的设计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品牌,同时也要兼顾国际文化交流。

     今年9月重新开馆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展将在此举办。今年还有一个展览是与丹麦林冠画廊合作的丹麦艺术家弗兰德森作品展,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国际间的系列交流展。另外,20世纪中国画名家学术研究系列展,今年将举办黄叶村画展。挖掘历史,保存20世纪美术资料,将是我们进行20世纪中后期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上篇:周韶华访谈:创造是生命的张扬    下篇:吴玉亮—创造美好意境 感受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