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最吸引眼球的“中国当代艺术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来说,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成就了他们目前的地位。向马可·波罗这位最早来到中国,并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意大利人致敬,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的主题活动是“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这个主题馆由威尼斯国际大学邀请中国艺术家前往布展,其中江南园林的部分会在双年展后保留,成为永久性质的“中国园”。
方力钧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献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展览上,他用3幅油画构成了一个寓言:他将看上去很讲究的画框安放在灰色的墙上,美好的可能性似乎呈现在画框里。可是,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美好的东西也许是烟云般的不确定,生命力倒有些像那些细菌与昆虫,他们恒定地存在着,如此而已。无论是那些匍匐前进的小人,还是绘画中的象征,艺术家暗示了冲突、对立以及矛盾的现实终究要随着时间消散。
王广义 一开始以《大批判》系列作品闻名的王广义,今年在威尼斯选择了12幅郎世宁的圆明园设计图,放在类似废墟的空间里,试图通过营造一个象征性的历史现场,让马可·波罗的后人理解历史与文化的复杂。他希望通过还原历史的现场,让马可·波罗的后人理解到历史与文化的复杂性,在这个现场里,对历史的感伤、对灾难的反省以及对充满悲剧的时间的缅怀,都成为今天的问题。
张晓刚 今年的威尼斯,张晓刚带来了3件在不锈钢材料上的大幅绘画。他的书对历史的阅读和象征性陈述。他借用那个被翻译与诠释了无数次的“游记”内容,试图让自己成为马可·波罗,与历史对话。
岳敏君 岳敏君将中国传统园林看成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迷宫,艺术家不仅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家的作品图像内容放进自己的迷宫里,也用他们的名字作为作品的标题,这些中国艺术家并不为西方观众所熟悉,可是,他们与中国艺术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岳敏君说,“这些艺术家均未参加过类似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国际展览,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圆他们一个梦想,虚幻的梦想。”
关于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赛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艺术界的奥斯卡盛会。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为世人所熟知的威尼斯电影节其实就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1895年4月30日,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吸引了两万多名参观者,反响十分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