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沁
婺州窑作
为越窑一个分支毋庸置疑,它位于浙江中西部地区,金华地一带。《景德镇陶录》上记载,“婺窑亦唐时婺州所烧者,今之金华府是。”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碗,越州
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在当时排名第三,比后来列之为四大官窑出名更早。据考证,婺州窑始于东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其实之间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婺州窑虽然大
气,器形大,纹饰精美,但釉色偏暗,大多都是草木灰色,因此难入宫廷 “法眼”,长期以来只能作为民窑,而到了明清渐渐式微,甚至湮灭。
据陈新华多年的研究考证,婺州窑虽然留下600多口古窑址,但留给后人的书籍资料不多,实物也不多。
根据史上留下的残缺
资料,陈新华整理开发了上百款婺窑器形,而且个性鲜明。
首先从釉色上确立了草木灰釉的基调。陈新华说,最古老的青瓷釉应该是草木
灰的。 1973年他在龙泉学习的时候,曾到过太师父的家中,看到老人家亲自爬上自家阁楼,从阁楼里拿出那个草木灰釉配方给他看,当时火候未到,不能掌握。后来师父徐朝兴亲
手教会了他。师父告诉他,灰釉虽然釉色有些暗淡,不如白瓷青瓷那么光鲜,但灰釉沉稳,掌握火候,还能生出包浆,这是其它釉色所不能具备的。
婺州窑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气,像陈新华的作品一般都在直径四五十公分以上,让其它窑系望而生畏,因此它很适合显摆,登堂入室,弹眼落睛,显得很大气。
再其次是婺州窑的纹饰很古朴。纹饰跟器形大小有关,大则可以施展。陈新华的婺州窑瓶系列,经常是纹饰繁复,手法多变,一层一层又一
层,最多可以达到九层。至于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如跳刀,可以用四种跳刀手法变换;纹饰古朴,如汉朝的多头鸟,唐朝的宝相花;还有连珠纹、水波纹、菱形纹,流釉等多种表
现手法。纹饰交错,图案相间。可以尽情发挥艺术才情。
陈新华说婺州窑可能算不上光彩耀眼,但耐看,耐人寻味,值得摩挲把玩。它老
气横秋,大气磅礴,属于沉稳型的,镇得住。
如果要挑剔婺州窑的话,就是很难精致。因为其器形大,纹饰多,容不得半点疏忽,因此完
美很难。如果能做出个毫无瑕疵的婺州窑大件,无疑将是一个抢手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