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柏林墙之旅"活动启动 中国艺术家涂鸦"柏林墙"
【日期: 2009-08-13 04:57:24 】  【来源: 新京报 】【关 闭】

以色列北部小镇乌姆阿尔法希尔,一个小孩在“石墙”上画画。

    8月13日,四块刻有中国艺术家黄锐、王广义、徐冰和张晓刚创作的“柏林墙墙石”,将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展出。之后,这批仿柏林墙的“墙石”将运回德国,与众多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和普通人创作的作品一起,于11月9日在柏林墙倒塌20年之日展出。

    七个国家参与“柏林墙之旅”活动

    这项由柏林市议会与歌德学院合作的计划名叫“柏林墙之旅”。柏林市议会将以风格化形式(即用一块投影面)重建柏林墙,并用硬质发泡塑料板材尽可能逼真地去还原历史上的柏林墙。

    随后,歌德学院将这20块“墙石”运往墨西哥、中国等七个国家,收集各种关于“墙”的寓意、对“墙”的体会,让艺术家和人们在“柏林墙”上进行创作。而其中四块“墙石”被运到了中国,歌德学院中国区院长阿克曼选出了徐冰、张晓刚、黄锐和王广义四位艺术家在“墙”上作画。

    负责该项目的迈克尔·也斯曼(Michael Jeismann)告诉记者,柏林墙倒塌20年,这种记忆以纪念品的形式存在。“我们不单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感兴趣,也想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民。”迈克尔介绍,他们之所以邀请中国参与是因为中国也有类似的墙,那就是长城,“长城最初是为抵御外敌建起来的,后来渐渐在历史上成了自我孤立和封锁的象征。而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态,我想这些都能在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里有所投射。”

  徐冰在“墙石”上题写《钗头凤》

    德国大使馆方面表示,中国画家的作品暂时不对外公布,到8月13日会集中展示。

    而画家黄锐介绍,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来创作自己的这个作品。在他那块“墙石”上,黄锐“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从2个字母或者2个词组合演变成20个词,他以这种“形象记忆”记录下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另一位画家徐冰告诉记者,他将原来长宽2米多的帆布“墙”面刷成了水泥面,并用“英文方块字”的方法,用德文写了一首陆游的《钗头凤》,并加了注脚,点明了这段诗人与爱妻分离多年后重逢而生出感慨的典故。(记者 张璐诗)

    相关链接:

    用涂鸦回顾那段历史 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

    柏林墙将进行修复 著名涂鸦难以被保存

    在1990年东西德统一时,德国人积极地拆除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但现在,柏林墙已成为德国著名旅游景点。“东面画廊”是目前柏林墙残余最长的一段,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在墙壁前拍照留念。

上篇:张伯驹和潘素:百年夫妇百年恩 纵沧海 石填难数    下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谈历史文化重大题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