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庆六十华诞“何家英画展”12月亮相上海美术馆
【日期: 2009-11-20 10:18:58 】  【来源: 新华网 】【关 闭】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市文联共同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何家英画展”,将于2009年12月4日下午16:00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

    何家英将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融汇贯通,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传承中国传统工笔画艺术精髓,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典雅、高尚的中国人物画作品。他把西方绘画的学习纳入到中国画的体系之中,在融合中西方绘画视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激活传统工笔画的伟大品质,使其在表达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形态的建构,从而促使了工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工笔人物形态的蜕变,以新经典的姿态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何家英在深入发掘晋唐绘画精神的基础之上,以饱满的造型有力地改变了明清以来人物画的纤弱、萎靡之风,将大气、浑厚、简约、质朴的审美气度与精微缜密的手法相配合,营造了文雅、恬静、高贵、精致的艺术意境。何家英的艺术中凝聚了深刻的时代性与人文关怀,他以高尚、近乎唯美的方式,彰显了东方文化和谐与大美的境界。他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为我们开启了当代中国画又一种思考和实践的可能性。

    此次展览展出何家英60余幅中国画精品,其中涵盖了其在美术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工笔画作品以及小写意水墨,并有部分素描作品展示,是近年来集中展示何家英画作最多的一次画展,也是中国美术界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的重要展览之一。同时,此次展览作为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品系列展”的又一大展,也是2009年岁末的收官大展。

  何家英简历:

    1957年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研究员、中国工笔学会副会长,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天津画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天津第二届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3年 《山地》获天津第三届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4年 《山地》、《十九秋》入选第六届全国大展优秀大奖。

    1988年《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叉大奖;《易水河畔》获中、日国画合同展金奖。

    1989年《魂系马嵬》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1年《秋冥》获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一等奖。

    1993年 参加“1993年度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

    1994年 在澳门举办“何家英画展”,在广州举办“何家英人物画展”。

    1997年 《桑露》获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

     

    1998年 参加“中国美术20年启示录”展览,参加“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展”。

    1999年 在香港举办“何家英画展”。

    2000年 参加“世纪之门·中国画邀请展”;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季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并在欧洲巡展。

    2001年 参加法国巴黎“中国风格展”;参加文化部在巴西等国家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2002年 在广州举办“何家英画展”;参加“世纪风骨·中国艺术50家展览”。

    2003年《幽谷》、《心语》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天津优秀作品十人展”;参加“开放的年代——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展”;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获最受观众欢迎奖;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参加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举行的“汉城·中国书画艺术展”获金奖。

    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7年 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艺术贡献奖。

    四次连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上篇:首都书画家江浙沪.港澳采风团凯旋发布会召开    下篇:中国四大名著四国书画联展印尼首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