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丹青现身暨大演讲。 温国栋 摄
24日晚,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在暨南大学举行《阅读与书写》讲座,对于这位文化名人的到访,“粉丝”们早在讲座开始前几个小时就排起了蜿蜒长龙。
此次讲座在轻松的氛围渐入主题。陈丹青说,离开清华大学之后,清华学生会多次邀他回去做讲座,要“一睹风采”;他戏谑自己多年开讲座的心得:“每次一到互动时间,各种问题就来了,包括剩女问题,怎么找男朋友,保养身材的问题都来了,我喜欢胡扯,什么问题都可以……”陈丹青还笑称,自己难免在一些场合“被娱乐”,成了一个“被出名之人”。
谈读书:
读书要“自以为非”
陈丹青自谦说,自己不是读书人,从学历上看连初中都没上过。
关于读书,陈丹青分享了自己的两点心得:一,读书要“自以为非”,而不是自以为是,越读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二,借用英国作家伍尔夫的书名《自己的房间》,每本书都是自己的房间。“我相信,每个人年轻时都有一种冲动,盼望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陈丹青说,自己招过几届学生,遇到过嗜书如命的年轻人,但也遇到过博士生读书量少得可怜。“我招收博士的时候出过一份试卷,问什么书对他们影响最大,一个博士生说从小就听说过《红楼梦》,现在还没有读完;另外一个很可怕,他说是《董存瑞的故事》。这样的学生竟然也来考博士。”
青年人该如何读书?陈丹青给出自己的答案:“鲁迅先生曾讲过一句话引发过很大争论。他劝青年们多读西洋书,少读或不读中国书。”陈丹青说,今天再谈到读书的问题,还要重提这句话,尽管非常沉重。“我最近才知道,其实这句话不是鲁迅先说出来的,在他说这句话的半个多世纪前,有一个清朝的大学问家叫吴汝纶,他也表达过这个意思:除了《古文辞类篆》,中国的古书一概不必读。”陈丹青认为,这样的观点其实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绝望、反讽。
“青年人应该如何读书?我的态度很简单,不要迷信读书,也不要提倡读书;不要贬低读书,也不要抬高读书。”陈丹青说。
谈写作:
社会把个人表达“神化”了
写作在陈丹青看来是很私人的事情,他笑着说,自己写作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后再不敢去书店了。“我本来很喜欢到书店去,但到了2005年,自己的书也在